達坂城風機退役疑云
關鍵詞:達坂城風機退役疑云 風機,江蘇風機,無錫風機,離心風機 發布時間:2013-06-06 點擊數:1211
來源:《能源》
中國*老的風機群在達坂城迎來遲暮時刻。它們的退休方式,將影響未來十年中國風機大規模退役的路徑選擇。
當國內風電企業被籠罩在產能過剩的陰影,飽受棄風限電的折磨而紛紛陷入虧損的境地時,另一個很少有人考慮但卻是行業無法回避的現實難題正悄然襲來。
20多年前,13臺來自丹麥的風機落戶新疆達坂城。加之隨后兩年安裝的20多臺風機,構成了中國風電史上*早的具有規模性的風電場——達坂城風場。中國風電產業也由此蹣跚起步。
轉眼間,20多年過去了。中國這批*早的風機卻開始面臨尷尬的遭遇。按照風電機組20年的設計使用壽命,達坂城這批風機早已是垂垂老矣。退役成了它們必須面對的現實。
但問題是,目前除了山東威海3臺已經停止轉動的風機外,在中國風電產業的版圖中,幾乎找不到它們的參照物。是繼續讓這批風電產業中的老者發揮余熱,還是讓它們光榮退役?成為一道考驗業界的難題。如果要讓它們退役,沒有先例,更沒有標準。
風電地標進退維谷
在新疆達坂城地區,數百臺風機白茫茫的散落在公路兩側,頗為壯觀。而在這片風機群中,有幾臺機組卻顯得有些異類。外壁漆皮開始脫落,塔架上因滲漏的油漬而發黃。
這正是中國*早一批風機中的幾臺機組。1989年10月,新疆的風電史正因為這批風機而發生了改變。當時,新疆風能公司用320萬美元丹麥政府贈款購置的13臺發電風車拔地而起,也讓達坂城成為了中國風電的一處地標。
“在中國,凡是搞過風電的人幾乎都來過達坂城參觀。在一定程度上,這個項目起到了種子的作用。”曾任新疆風能公司總經理的于午銘,這樣概括達坂城風場的示范效應。
“*早的13臺機組構成了達坂城當時的風電一廠,由新疆風能公司負責經營管理;隨后還有20多臺機組陸續安裝,從而形成了風電二廠由國電龍源公司經營管理。”于午銘介紹說。在這兩批風機中,一廠的機型是150千瓦;二廠的機型稍微大些,300千瓦。
據記者了解,目前國內陸地上各風場采用的機型普遍為1.5兆瓦甚至更大,如果按照1.5兆瓦來計算,裝機容量就是達坂城這批風機的5至10倍。在達坂城地區的風場,后來安裝的風機也都超過*初這幾款機型的裝機容量。
“目前,達坂城區風電裝機總量為95.74萬千瓦,正在核準項目通過后,今年將突破百萬千瓦,未來將以打造千萬千瓦級風電場為目標。”今年4月初,達坂城區副區長周勇曾公開表示。相對于達坂城地區近百萬的風電裝機容量,這30多臺風機總裝機容量也不超過1萬千瓦。
與去年全國7千多萬的裝機容量相比,1萬千瓦的裝機容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也讓很多業內人士,未對這批中國風電標桿風機的退役問題引起重視。“2005年是國內風電產業逐漸進入的爆發時期,其后才有大批量的風機得以安裝,這樣算的話,10多年后國內風機才會真正出現退役的問題。”有關人士這樣解釋道。
然而,現實不容回避。達坂城這批風機的總量雖然占比不到中國風電裝機總量的千分之一,但扮演著中國風電探路者角色的它們,在行至暮年,事實上依舊扮演著這樣的角色。只是這一次,是如何讓它們平穩退休。
20多年的服役期,讓這些老舊的風機出現墜落、折斷等重大事故的機率正在增大,即便維修未來能夠用多久,誰也說不清。同時,其發電量已經開始下降,設備技術性能也已不能滿足電網的要求,按照常理理應退役。那么,本該退役的風機,為何還要繼續迎風轉動。對于風電企業而言,其中顯然另有隱情。
退役焦點
面對已經超過使用壽命,略帶銹跡裝機容量又小的風機,風電運營企業也愿意盡早更換。但這并非企業自己的一廂情愿。
此前,記者在南車風電走訪時,聽到了一些消息。由于這批風機生產時間過久,超出了質保期原有與之配套的設備和零部件,已經很少能找見了。由于這批風機的機型基本都趨于小型化,與當前陸地1.5到2.5兆瓦的主力機型相比,內部結構、塔筒和葉片都有很大的差別。所以,這也為這批機組的維護和更換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事實上,問題的關鍵并不在于設備的匹配,而在于替換時面臨的復雜審批手續。這讓企業經營者們望而卻步。
目前,國內尚沒有針對更換機型進行的具體項目和技術改造的案例,所以,沒有可以借鑒的依據。于午銘介紹說,“達坂城面臨退役風機機型的容量,有大有小。而當前更換機型無論大小,政府都視同新項目一樣進行審批,重新更換的話企業主覺得劃不來。”
按照2011年,西北電監局發布的《西北區域發電機組進入及退出商業運營管理實施細則》的要求,退出商業運營的發電機組再次進入商業運營的,按照履行發電機組進入商業運營的條件、程序并執行有關結算的規定。
也就是說,達坂城這批風電機組實施替換后,新機組重新進行風電運營。不僅要按照《風力發電場項目建設工程驗收規程》要求完成單臺機組調試啟動試運、工程整套啟動試運,而且如果90天內未取得商轉意見書的,由相應電力調度機構按照《西北區域并網運行管理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予以考核。
據了解,風場的征地實行的是“點征”,即以具體的一個風機為單位,如果要置換,則面臨著重新選址,重新審批的問題。而一個項目的審批手續也涉及多個部門。其中包括新疆發改委需要重新論證、立項、備案;電監會需要重新核發業務許可證;電網公司需要重新計算結算電量,還涉及國家能源局。
“這完全是走一趟新上項目的流程,沒有必要。還不如直接去開發一處新的風電場簡單。”有企業人士表示。
同時,由于達坂城風電場規劃是2007年啟動,在兩年后的規劃批復審定中,核準達坂城是百萬級風電場的規模。其中,并沒有涉及風電機組退役的問題。更換風機牽扯多個部門,審批手續繁雜,國家沒有相關規定,無疑成了橫亙在風電企業面前一道巨大的門檻。
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電價補償。由于20年前的電價和現在電價批復方式不同,補貼方式也不同。未來一旦實施風機“以大換小”,那么到時大風機發電量增加則意味需要更多的補貼,而多出來的這部分補貼將由誰來支付。目前來看,仍然不得而知。
如何以大換小?
對于這批風機未來的出路。目前,業界普遍存在兩種觀點:有人認為,應該暫時保留下來,讓其維持繼續的運營;也有人認為,應該撤換掉,“以大換小”發揮更大的作用。
在新疆干了20多年風電的于午銘,是看著這批風機落戶達坂城風場。對于這批風機他顯然有一定的感情。他就支持這批風電機組在能夠運轉的情況下,繼續維持運營。
他給出的理由是:這批風機經過20多年的運行,顯然類似于汽車行業的“老爺車”,有很大的象征性,如果能夠把它們維護好,讓其能夠繼續運行發揮余熱,看其自然壽命到底能夠達到多少。這要比簡單的安裝幾臺新的風機,更有意義。
不過,有*就提出“該換就得換”。內蒙古風電*陳通謨對記者直言,“到了退役期不能運轉的風機,該換就得換,權力部門應該為其開綠燈。” 為此于午銘也呼吁,針對那些面臨退役的風電機組,企業主對其進行技術改造,權力部門應該給予簡便、快捷的手續。
他說,“對于風電機組退役在政策上,國家可以規定一定的更換容量,但是必須使得企業主有更多自主的權力。而不能像審批傳統項目一樣,要經過那么復雜的手續。”
當然,對這批風機的企業經營者來說,以大換小,簡化手續是*好的選擇。事實上,達坂城*早的13臺老機組,現在只需兩臺1.5兆瓦的新機組便可代替,這樣不僅可以提高發電量和收入,還能節省企業的維護費用。同時,兩臺風機節省下來的占地,還可以安裝幾臺新的機組。對于退役下來的風機廢舊部分,也有人提出回收再利用的辦法。比如,塔架廢鐵可以回收制成廣告牌,從而形成資源有效利用。
業界對于達坂城這批風電機組退役所引發的思考,正在向相關部擴散。有消息稱,目前國家能源局、西北電監局及自治區和烏魯木齊相關職能部門也已關注到風機以大換小的問題。
業內人士也表示,以大換小是*終的選擇,對企業的選擇表示支持和鼓勵。在2012年底對風電規劃修訂時也將技術改造、老舊機組退役等問題寫入其中,目前修訂稿正在等待上級的批復。
從現實的情況來看,按照風電機組壽命20年計算,1995年中國風電裝機容量為4萬千瓦,今后不到3年,這4萬千瓦風電機組將陸續達到使用年限。到2020年后,中國老舊的風電機組面臨退役問題將變得非常普遍。
事實上,中國風電產業一直都是問題纏身。從2005年開始,中國風電產業經過爆發式增長,其裝機容量已經占據*第一大國的位置。然而,在這個過程中,相關部門之間缺乏統一的協調規劃,使得風電產業取得成績的同時,也是詬病不斷。相關行業部門往往也都是事后處理,少了必要的應對機制。
如今,達坂城風機退役的尷尬現實,再次出現在政府部門的面前,這將是他們面臨的新考驗。盡管類似的問題離大規模爆發尚有10余年之久,但達坂城風場在中國風電產業史上,所具有的標桿意義是其他任何地方也無法替代的。
常州市(無錫)文順風機有限公司產品齊全,主要產品有:高、中、低離心風機、引風機;各種軸流風機;水泥立窯專用高壓離心風機;化鐵爐高壓離心風機;化鐵企業替代進口的不銹鋼風機;空調專用風機;各種除塵、耐磨、防腐、非標等特種風機近三十個系列,三百多種規格的產品。
公司各類通用、專業設備齊全,工藝先進,技術力量雄厚,性能測試運用微機電腦處理。
常州市文順風機有限公司
Changzhou Wenshun Wind Machine Co., Ltd.
電話:0519-88726638
傳真:0519-88726638
手機:13601517069
網址:www.uuenbb.cn
郵箱:ws@wsfengji.com
地址:江蘇省常州市橫林鎮新東方村工業園(殷坂)